目前,主城區生活垃圾日均收運量為6600噸。近年來,主城區生活垃圾年均增東森房屋長率約10%,預計到2020年,在不採取減量化措施的情況下,主城區生活垃圾日清運量將達到1.2萬噸。屆時,我市垃圾處理能力將面臨嚴峻考驗。
  8月5日,市政府召開“規範整治主城區建築垃圾密閉運輸、垃圾收運系統清潔工程建設及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會”。年內,褐藻糖膠重慶將推行生活垃圾分類。按照“減量化、資源化、無害化”原則,生活垃圾分為易腐垃圾、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其他垃圾四類進行處理。
  今年內,將實現對都市功能核心區及拓展區機關事業單位、學校、商場、農貿市場房地產垃圾分類的全覆蓋。
  2015年商務中心各區完成1個街道的示範建設。
  201澎湖民宿6年主城區全面推廣垃圾分類回收,屆時,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將納入城市管理目標進行考核。
  “分類產生價值,垃圾變成資源。”昨天,電視里插播的這條公益廣告,讓在家做清潔的鄧元豎起了耳朵。她把剛剛扔進垃圾桶的舊電池又揀了出來,單獨用塑料袋裝好。但她很快發現,樓道里只有一個垃圾桶,所有的垃圾都在這裡,這包電池不知道該扔哪裡。
  既然分類的垃圾都沒有歸宿,那又如何鼓勵市民對垃圾進行分類呢?垃圾分類目前是怎樣一種現狀,即將推行的試點是否具有可行性?來看記者的調查。
  居民的困惑 在家分開裝 扔的時候又成一桶
  從7年前開始,和很多家庭一樣,鄧元家的垃圾桶就是2個,一個在客廳,一個在廚房。“客廳的垃圾桶放平時的生活垃圾,廚房的垃圾桶放剩菜剩飯、菜葉子。”在鄧元看來,這就是垃圾分類,至少是初級分類。
  有時候家裡會有一些不用的玻璃瓶、塑料瓶和大塊的紙板,鄧元的母親會囑咐她,別扔垃圾桶而是放在家門口,“收垃圾的阿姨會揀去賣錢。”但讓鄧元困惑的是,每層樓樓道里只有一個垃圾桶,不論是生活垃圾,還是廚房垃圾,在這裡又裝到了一個桶里。
  凌晨3點,小區清潔工潘大媽,便會每層樓挨著收垃圾,“垃圾桶里啥子都有。可以賣錢的就揀出來,不能賣錢的就送到樓下垃圾站。”樓下的垃圾站,只是個中轉站,天亮前所有的垃圾就會被運走。從垃圾袋中滲出的湯汁,弄髒了她想揀出來的紙板。“值錢”的垃圾,潘大媽也只會揀幾種:塑料(瓶)、玻璃(瓶)、紙塊。
  下午,潘大媽還會拎著口袋,圍著小區里的垃圾箱轉悠,揀出裡面“值錢”的東西。“分類?啥子垃圾分類喲。”潘大媽對垃圾分類的說法一臉詫異,“我就是揀點可以賣錢的東西。要是業主把值錢的都提前分出來,當然更好哦。”
  鄧元和潘大媽的情況,是大部分小區業主和清潔工的現狀。業主將有價值的垃圾分開擺放,方便清潔工帶走;清潔工為賣錢補貼家用,會將一些垃圾分類轉化為廢品,減少了垃圾的總量。但剩下來的垃圾,不論乾濕,依然進了同一個桶。
  小區的試水 搞了5年的垃圾分類戛然而止
  兩天前,水晶酈城業主郎先生收拾出一堆垃圾,他沒有扔進垃圾桶,而是給小區物管打了個電話。“小區有專門的垃圾分類員,會上門來回收。”但物管卻告之他,合作了3年多的環保公司,在4月底已經終止服務了。
  水晶酈城並非主城首個推廣垃圾分類的小區。2009年9月,九龍坡區市政園林局聯合恆奧環保,率先在盛世華城小區試行垃圾分類。“公司在小區內宣傳,培養業主的垃圾分類意識,免費將垃圾分類袋送到業主家中。業主分類後可以打電話,公司派駐小區的工作人員上門負責回收。”盛世華城物業的李主任說,公司還在小區設立了一個固定的分類回收點,業主將分類的垃圾送過去,還會給予獎勵。
  去年6月15日,盛世華城社區廣場上,居民們排隊將家裡的廢舊物品拿來“換錢”。1公斤廢書報兌換兩個鮮雞蛋,15公斤兌換一瓶食用油。“他們(公司)除了宣傳垃圾分類,也嘗試分類後的處理運營。”李主任說,像這樣的活動搞了很多。一系列的舉措後,小區每年減少垃圾70噸,占到總量的1/3,其中乾垃圾更是減少了9成。
  李主任說,經過幾年的培養,不少業主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,特別是中老年業主,他們有時間有精力,更願意將可回收的垃圾拿去換東西。但到了今年5月,恆奧環保徹底退出了。走進盛世華城小區,公共區域的垃圾桶雖然有些陳舊,但都標註有“可回收”和“不可回收”字樣。一名清潔工說,目前每層樓只有一個垃圾桶,自覺的業主會把紙板、瓶子等擺在旁邊,她可以拿去賣錢,但不自覺的還是一股腦全扔進去。
  企業的難處 缺乏政府支持 居民意識也不夠
  在重慶,恆奧環保一直都是垃圾分類行業的排頭兵,也是唯一的一家垃圾分類公司,其負責人朱星龍還參加了去年的第四屆十大渝商評選。與普通收廢品的不同,朱星龍選擇與高端樓盤合作,這裡的業主環保意識強,生活用品更新快,小區物管也樂於提供免費垃圾堆放場所。
  最輝煌的時候,全市共有40個樓盤約7萬戶業主參與到恆奧環保的垃圾分類項目。恆奧環保與主城5區的20個社區達成了廢品收購協議,計劃擴大到100個,併在3年內實現主城社會垃圾分類回收全覆蓋。
  但虧損從試點那天起就存在,5年下來,虧損了上千萬。在朱星龍眼裡,最大的阻礙,依然是市民素質和意識的有待提高,以及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和重視。“有些城市有垃圾分類相關部門,但重慶沒有。”昨日,朱星龍介紹,去年,公司受邀到上海從事垃圾分類,而重慶的業務,在今年5月份,全面停止了。
  “上海那邊政府重視,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垃圾分類企業,政府給予的補貼是每個家庭30元,總共投入了5000萬。”朱星龍認為,目前垃圾分類最理想的模式,是政府引導教育,企業市場運營。沿海一些發達城市,已經將垃圾分類作為政府部門的考核指標,一票否決。
  培育了這麼久的市場,難道就這樣放棄了?當然不會。恆奧環保旗下的綠之慧垃圾分類推廣中心,仍然“堅守”著重慶市場。該中心負責人陳煉說,8月5號,從市政府相關工作會上傳來的關於“年內生活垃圾分類”的消息,很令人振奮,“如果有機會,我們將很樂意重新參與進來。”
  環衛的計劃 增加一個垃圾桶 解決分類問題
  昨日,市環衛局一負責人介紹,由於歷史原因,國內的垃圾分類回收體系被分成了幾截,由不同部門管理,而我市目前環衛力量的現狀也達不到精細化分類的要求。下一步,環衛部門將試點推行生活垃圾的有機和無機分類,對於2016年在全市試點鋪開的目標,依然任重道遠。
  市環衛集團董事長張興慶表示,垃圾分類的前端(源頭)和終端都很重要,目前重慶的終端建設已經走在了很多城市的前面。而源頭的培養,要以操作簡單,不困擾市民的生活為前提。
  對於居民而言,垃圾只需分為2大類,濕垃圾(易腐的廚餘垃圾)和乾垃圾(其他垃圾)。從理論上講,目前很多家庭其實已經實現了對垃圾的乾濕分類,“廚房一個垃圾桶,客廳一個垃圾桶。”但由於很多小區每層樓只有一個垃圾桶,造成了原本分類的乾濕垃圾又混在一起。因此,最簡單有效的操作方式,就是在樓道再增設一個垃圾桶,用顏色區分乾濕。
  增加一個垃圾桶,無疑會增加物業在人力上的投入,物業會同意嗎?環衛集團已經有瞭解決的辦法。按照目前的體制構架,物業將垃圾收集到小區的暫存點,然後運送到各區最近的中小型環衛中轉站。小區的垃圾乾濕分類後,各區的環衛部門會進入小區分類收運,減輕物業的運輸負擔。
  為何看似複雜的垃圾分類,在只增加“一個垃圾桶”的情況下,便能得以實現?這跟重慶目前在垃圾收運和處理上的硬件優勢是分不開的。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,重慶主城區已構建了相對完善的終端處理系統。家庭產生的廚餘垃圾物料性質與餐廚垃圾相同,如果實現分類收運,可以統一送往黑石子餐廚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。
  今年,市環衛集團將完成黑石子餐廚垃圾擴建工程,並自主研發、建設一條果蔬垃圾專用生產線。建設中的北碚同興、巴南豐盛、江津天橋餐廚垃圾處理廠,將增強主城區濕垃圾處理能力。同時推進生活垃圾收運系統清潔工程,儘快實現生活垃圾前端收集、一次轉運環節車輛設備、轉運站的提檔升級,增強主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。  (原標題:垃圾分類,你準備好了嗎? 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y19dyps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